分類
心理諮商 心靈保健室

走出二十年陰霾:小桃如何「面對、接受、處理、放下」憂鬱症

困在原地二十年

小桃的人生,就像被一層怎麼也揮不去的濃霧籠罩著,這層霧氣,就是他糾纏了二十年的憂鬱症。他的心情總像坐雲霄飛車,時高時低,有時勉強打起精神,但更多時候,是沉甸甸的、提不起勁。為了找到出口,他什麼都試了。一年前,他開始寫日記,把腦袋裡那些亂七八糟、又說不出口的話,統統寫下來,然後再告訴AI,想看看AI會怎麼「看」他的心事,或許這樣他才不會覺得自己太孤單,或者被別人指指點點。

他也曾找過心理師,每週去一次,每次花 2000 元,就像花錢買一個傾訴的空間。這樣持續了一年,但他感覺效果不大,兩個月前就停了。他記得上一位心理師曾問他:「你還要困在自責裡多久?」這句話像一把刀,直戳他心窩。小桃當時心想:「難道我願意這樣嗎?難道憂鬱是我自己找來的嗎?」他很不解,覺得心理師根本不明白他的痛苦,所以他決定換人,直到遇到了秉祐老師。

小桃的生活也是一團糟。他面試工作被錄取了五次以上,但每份工作都做不超過十天。他就是沒辦法忍受每天固定待在同一個地方,這或許反映了他內心無法安定、不斷想逃離的狀態。他明明讀過餐飲五專,也學過水電,甚至還拿到了商學院的學位,學了一堆東西,卻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找不到一份能長久做下去的工作。他甚至還去醫院尋求幫助,但過去的這些努力,似乎都沒能真正把他從憂鬱的泥沼中拉出來。


找到新方向:理解與接納

當小桃幾乎要放棄的時候,他遇見了秉祐老師。秉祐老師沒有像之前的人那樣,一來就質問他為什麼不能積極一點,而是溫柔地告訴他,憂鬱症通常會讓人有三種感覺:老是後悔過去的事、對未來完全不抱希望、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秉祐老師說的這些,就像打開了小桃的心房,每一句話都說到他心坎裡。這不就是他長久以來,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嗎?他每天都在懊悔過去的選擇,覺得自己做什麼都錯;對未來,他只看到一片黑暗,完全不相信自己會有好日子;然後總是覺得自己很沒用,什麼事都做不好。

秉祐老師沒有急著給他解決方案,而是先讓他感受到自己的痛苦被看見、被理解。這種被理解的感覺,就像在寒冷的冬天裡,突然照進來一束溫暖的陽光,讓小桃感到了一絲安慰。過去的諮商,他總是被要求改變、被挑戰,甚至是被質疑,而秉祐老師卻是先接納了他的痛苦,這讓小桃感到很不一樣。


改變的四把鑰匙

在小桃對秉祐老師產生了信任後,老師向他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觀念——解決人生困境的四個步驟:面對、接受、處理、放下

秉祐老師耐心地解釋這四個步驟:

「第一把鑰匙是面對。這就像你把頭埋在沙子裡,以為看不到問題就不存在了。其實不然,你需要勇敢地抬起頭,看清楚自己現在的感受和狀況,不要逃避。」

「第二把鑰匙是接受。接受不代表你喜歡現狀,而是承認它的存在。就像現在你感到憂鬱,你先承認:『是的,我現在就是很憂鬱。』而不是一直和它對抗,那只會讓你更累。」

「第三把鑰匙是處理。當你願意面對並接受了問題,下一步就是思考:『我能為這個問題做些什麼?』或許是尋求專業幫助,或許是調整生活習慣,學習新的應對方式,總之就是採取一些實際行動來改善它。」

「第四把鑰匙是放下。這不是要你放棄努力,而是在你努力過後,不要一直糾結於結果,不要一直問自己:『我好了沒?』就像你種了一顆種子,你每天澆水施肥,但你不能每天挖出來看它長高了沒。你需要給自己時間,讓事情自然發展。」

小桃從來沒有聽過有人用這麼簡單卻又深刻的方式來解釋心裡的困境。他過去總是像一隻迷失的無頭蒼蠅,在自責、逃避和不斷換工作中打轉。秉祐老師說的這四個詞,就像一道光,照亮了他混亂的心。


踏上光明的旅程

小桃聽著秉祐老師的解釋,眼神中閃爍著若有所思的光芒。他表示需要回家好好想想這一切。

「面對、接受、處理、放下。」 這八個字,不斷在他腦海中盤旋。他開始回想,過去的自己,是不是一直都在逃避面對自己的情緒?是不是一直在抗拒接受自己的現狀?他總是急著處理問題,卻從來沒有真正學會放下那些無法掌控的結果,總是一味地追求「好起來」,卻忽略了過程。

他想起了那位問他「還要困在自責裡多久」的心理師。或許,那位心理師想要表達的,也是要他放下自責。只是當時的他,被憤怒和不解蒙蔽了雙眼,無法理解。

現在,秉祐老師用更溫和、更有條理的方式,重新點燃了他探索內心的希望。雖然他還需要時間去消化這些新的觀念,但他知道,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他不再感到那麼孤單和無助,因為他遇到了一位願意引導他,而不是指責他的老師。

小桃的故事還在繼續。但他已經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面對。而這份面對,將會一步步引導他,學會接受、學會處理,最終學會放下,讓自己的生命不再被憂鬱的陰霾所籠罩,而是能夠看見更廣闊、更明亮的天空。小桃的尋光之旅,才剛開始,但已經有了希望的曙光。

分類
心靈保健室

如何用四個簡單步驟,將煩惱轉化為內心的平靜?

轉識成智的四個簡單步驟

這是一種讓我們用平靜的心面對困難,找到智慧的方式。從內心的煩惱到平靜智慧,這四個步驟就像一條路,指引我們走向更自在的生活。


1. 面對(慈):勇敢地正視自己的問題

  • 什麼是「面對」?
    當煩惱來了,不要逃避,也不要假裝沒事。勇敢地去觀察它,像是用放大鏡看清自己的情緒和問題。
  • 怎麼做?
    當你生氣或感到不安時,試著停下來,問自己:「為什麼我會這麼生氣?這樣的情緒對我有什麼影響?」
    例如:如果嫉妒讓你不開心,試著想一想:這種感覺從哪裡來?是因為你想要改變什麼嗎?

2. 接受(悲):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 什麼是「接受」?
    接受並不是說要放任自己,而是學會對自己的缺點保持溫柔和理解,就像對待一個朋友一樣。
  • 怎麼做?
    如果你犯了錯,別急著責備自己,而是告訴自己:「我承認這是我的失誤,但我也願意改變。」
    例如:面對失敗時,提醒自己:「沒關係,每個人都會犯錯,我可以從中學習。」

3. 處理(喜):用智慧積極解決問題

  • 什麼是「處理」?
    處理是指用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問題,用新的方式去看待和解決它。相信每個困難都是讓我們成長的機會。
  • 怎麼做?
    當你遇到挑戰時,不妨試著換個角度,比如將問題當作學習的機會,而不是單純的麻煩。
    例如:如果你在工作上遇到挫折,想一想:「這件事能教會我什麼?」或者:「下次我可以怎麼做得更好?」

4. 放下(捨):不執著於結果

  • 什麼是「放下」?
    放下不是放棄,而是不要過度在意結果,讓心保持輕鬆自在。你已經盡力了,結果就交給時間和條件去決定。
  • 怎麼做?
    當你感到焦慮時,提醒自己:「我已經盡力了,接下來的發展不是我能完全控制的。」
    例如:準備了一次重要的考試,結果如何並不完全取決於當下,而是累積的努力和考場的情況共同決定。

這四個步驟如何幫助你?

  • 循環不斷
    生活中,我們會不斷遇到新的問題。這四個步驟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可以反覆使用的循環。每次面對一個問題,我們都能從中學到更多,讓內心變得越來越平靜。

  • 讓自己更有智慧與力量
    這四個步驟幫助我們從煩惱中成長,既能溫柔對待自己,也能勇敢面對生活。只要願意嘗試,你會發現內心的平靜和智慧其實不遠。


試著每天用這四個步驟練習,慢慢地,你會發現自己的內心越來越穩定,生活也變得更加輕鬆和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