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心理諮商 心靈保健室

走出二十年陰霾:小桃如何「面對、接受、處理、放下」憂鬱症

困在原地二十年

小桃的人生,就像被一層怎麼也揮不去的濃霧籠罩著,這層霧氣,就是他糾纏了二十年的憂鬱症。他的心情總像坐雲霄飛車,時高時低,有時勉強打起精神,但更多時候,是沉甸甸的、提不起勁。為了找到出口,他什麼都試了。一年前,他開始寫日記,把腦袋裡那些亂七八糟、又說不出口的話,統統寫下來,然後再告訴AI,想看看AI會怎麼「看」他的心事,或許這樣他才不會覺得自己太孤單,或者被別人指指點點。

他也曾找過心理師,每週去一次,每次花 2000 元,就像花錢買一個傾訴的空間。這樣持續了一年,但他感覺效果不大,兩個月前就停了。他記得上一位心理師曾問他:「你還要困在自責裡多久?」這句話像一把刀,直戳他心窩。小桃當時心想:「難道我願意這樣嗎?難道憂鬱是我自己找來的嗎?」他很不解,覺得心理師根本不明白他的痛苦,所以他決定換人,直到遇到了秉祐老師。

小桃的生活也是一團糟。他面試工作被錄取了五次以上,但每份工作都做不超過十天。他就是沒辦法忍受每天固定待在同一個地方,這或許反映了他內心無法安定、不斷想逃離的狀態。他明明讀過餐飲五專,也學過水電,甚至還拿到了商學院的學位,學了一堆東西,卻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找不到一份能長久做下去的工作。他甚至還去醫院尋求幫助,但過去的這些努力,似乎都沒能真正把他從憂鬱的泥沼中拉出來。


找到新方向:理解與接納

當小桃幾乎要放棄的時候,他遇見了秉祐老師。秉祐老師沒有像之前的人那樣,一來就質問他為什麼不能積極一點,而是溫柔地告訴他,憂鬱症通常會讓人有三種感覺:老是後悔過去的事、對未來完全不抱希望、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秉祐老師說的這些,就像打開了小桃的心房,每一句話都說到他心坎裡。這不就是他長久以來,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嗎?他每天都在懊悔過去的選擇,覺得自己做什麼都錯;對未來,他只看到一片黑暗,完全不相信自己會有好日子;然後總是覺得自己很沒用,什麼事都做不好。

秉祐老師沒有急著給他解決方案,而是先讓他感受到自己的痛苦被看見、被理解。這種被理解的感覺,就像在寒冷的冬天裡,突然照進來一束溫暖的陽光,讓小桃感到了一絲安慰。過去的諮商,他總是被要求改變、被挑戰,甚至是被質疑,而秉祐老師卻是先接納了他的痛苦,這讓小桃感到很不一樣。


改變的四把鑰匙

在小桃對秉祐老師產生了信任後,老師向他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觀念——解決人生困境的四個步驟:面對、接受、處理、放下

秉祐老師耐心地解釋這四個步驟:

「第一把鑰匙是面對。這就像你把頭埋在沙子裡,以為看不到問題就不存在了。其實不然,你需要勇敢地抬起頭,看清楚自己現在的感受和狀況,不要逃避。」

「第二把鑰匙是接受。接受不代表你喜歡現狀,而是承認它的存在。就像現在你感到憂鬱,你先承認:『是的,我現在就是很憂鬱。』而不是一直和它對抗,那只會讓你更累。」

「第三把鑰匙是處理。當你願意面對並接受了問題,下一步就是思考:『我能為這個問題做些什麼?』或許是尋求專業幫助,或許是調整生活習慣,學習新的應對方式,總之就是採取一些實際行動來改善它。」

「第四把鑰匙是放下。這不是要你放棄努力,而是在你努力過後,不要一直糾結於結果,不要一直問自己:『我好了沒?』就像你種了一顆種子,你每天澆水施肥,但你不能每天挖出來看它長高了沒。你需要給自己時間,讓事情自然發展。」

小桃從來沒有聽過有人用這麼簡單卻又深刻的方式來解釋心裡的困境。他過去總是像一隻迷失的無頭蒼蠅,在自責、逃避和不斷換工作中打轉。秉祐老師說的這四個詞,就像一道光,照亮了他混亂的心。


踏上光明的旅程

小桃聽著秉祐老師的解釋,眼神中閃爍著若有所思的光芒。他表示需要回家好好想想這一切。

「面對、接受、處理、放下。」 這八個字,不斷在他腦海中盤旋。他開始回想,過去的自己,是不是一直都在逃避面對自己的情緒?是不是一直在抗拒接受自己的現狀?他總是急著處理問題,卻從來沒有真正學會放下那些無法掌控的結果,總是一味地追求「好起來」,卻忽略了過程。

他想起了那位問他「還要困在自責裡多久」的心理師。或許,那位心理師想要表達的,也是要他放下自責。只是當時的他,被憤怒和不解蒙蔽了雙眼,無法理解。

現在,秉祐老師用更溫和、更有條理的方式,重新點燃了他探索內心的希望。雖然他還需要時間去消化這些新的觀念,但他知道,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他不再感到那麼孤單和無助,因為他遇到了一位願意引導他,而不是指責他的老師。

小桃的故事還在繼續。但他已經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面對。而這份面對,將會一步步引導他,學會接受、學會處理,最終學會放下,讓自己的生命不再被憂鬱的陰霾所籠罩,而是能夠看見更廣闊、更明亮的天空。小桃的尋光之旅,才剛開始,但已經有了希望的曙光。

分類
地藏占察 心理諮商

地藏占察的啟示:從「觀所難命當盡」到生命覺察的轉化之旅

人生迷途的開端:地藏占察的警示

在恆春半島的尾端,鵝鑾鼻的燈塔矗立在海岸線上,指引著迷途的船隻。但對小郭師兄來說,他的人生燈塔似乎早已熄滅,只剩下無盡的黑暗與迷惘。小郭師兄,一位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卻早已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在當地一家小有名氣的餐飲店工作,每天重複著單調而忙碌的日常,心裡卻渴望著掙脫這一切。

最近,小郭師兄因為心中揮之不去的苦悶,去做了地藏占察。占察結果出來後,赫然出現了「觀所難命當盡」的輪相。這讓他更加深信,自己會這麼不順遂,都是因為受到亡靈干擾的緣故。他將這一切歸咎於超自然的力量,卻不願去面對內心深處的真正問題。

職場困境與情緒風暴:深陷憂鬱的泥沼

他很想辭掉這份餐飲業的工作,但老闆卻不肯放他走。這種進退兩難的處境讓他感到極度苦惱,甚至萌生了結束生命的念頭。在與人交談時,小郭師兄的情緒總是起伏不定,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甚至氣得敲桌子。他時常後悔當初從另一個職位離職的決定,認為那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敗筆。他總覺得別人看不起他,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了悲觀和絕望。嘴裡常常掛著「我一輩子就這麼玩了,一輩子……」這樣的話,卻沒有意識到自己還這麼年輕,實際上他已身陷憂鬱症的陰影而不自知。


秉祐老師的提醒:揭示占察的深層智慧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小郭師兄接受了心靈諮詢,為他諮詢的是秉祐老師。在諮詢過程中,他將自己的遭遇和內心的苦悶娓娓道來。秉祐老師耐心傾聽著,並引導他一步步去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

「小郭師兄,你覺得『觀所難命當盡』這個地藏占察輪相,真的只有亡靈的干擾嗎?」秉祐老師輕聲問道。

小郭師兄眉頭深鎖,堅定地說:「當然!我會這麼倒楣,一定都是那些東西在作祟!」

秉祐老師並沒有直接反駁他,而是緩緩說道:「地藏占察的精髓,絕不僅僅是單純地指出是否有『亡靈干擾』這麼表面。它更深層的意義,在於引導當事人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與覺察。

秉祐老師接著解釋:「當占察輪相顯示某些看似指向外在因素(如亡靈、冤親債主)的結果時,往往也是菩薩在提醒我們學習面對和轉化的課題。」

「『觀所難命當盡』,也可能是在提醒你,如果繼續沉溺在負面情緒中,不願面對現實,你的人生可能會走向盡頭。菩薩其實是在點化你,要你覺察到自己已經處在憂鬱的狀態,甚至有了輕生的念頭。」

這句話如同當頭棒喝,讓小郭師兄如夢初醒。他回想起自己最近的情緒,確實越來越低落,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甚至連活下去的動力都沒有了。他終於意識到,「觀所難命當盡」的結果,或許並非全是亡靈的干擾,而是菩薩透過這個輪相,點出了他內心深處的憂鬱與自殺念頭。菩薩其實是要他覺察自己的負面情緒,學會調適壓力,並學習如何紓壓。

秉祐老師進一步解釋道:「地藏菩薩的慈悲,體現在祂不直接給予答案,而是透過輪相的示現,引導我們去思考:我的問題根源在哪裡?我需要改變什麼?我應該如何去面對?

走出困境:學習面對與自我救贖

「你對餐飲業的工作感到不滿,卻又無法離職,這讓你感到被困住了。你怪罪老闆不放你走,是否也反映了你內心深處的某種恐懼?你害怕改變,害怕失去現有的穩定,即使那份穩定讓你痛苦不堪。」

小郭師兄陷入了沉思。他確實害怕改變,害怕面對未知的未來。他曾經在另一個職位離職後感到後悔,這讓他對再次做出選擇感到更加不安。

「你覺得別人看不起你,常常說『我一輩子就這麼玩了』,這些話語背後,是不是隱藏著你對自己的不滿和對未來的絕望?」秉祐老師繼續引導著。

小郭師兄沉默了。他從小就比較自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他將這種自卑感投射到他人身上,認為別人都在輕視他。

秉祐老師溫和地說:「小郭師兄,你的生命才剛剛開始,你還有無限的可能。現在你已經意識到自己處在憂鬱狀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開始。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去面對這些負面情緒,而不是讓它們吞噬你。」

接下來的諮詢中,秉祐老師教導小郭師兄一些簡單的紓壓方法,例如深呼吸、冥想、運動,以及如何正向思考。她鼓勵小郭師兄每天記錄自己的情緒,找出引發負面情緒的原因,並嘗試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

重獲新生:點亮內心的燈塔

小郭師兄開始練習這些方法。一開始,他還是會感到煩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漸漸發現自己的情緒波動不再那麼劇烈。他開始學會觀察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所控制。他開始意識到,那些「亡靈干擾」的說法,被他用來生氣老天不公平的藉口。

他也嘗試著和老闆溝通,雖然過程困難重重,但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憤怒和絕望。他開始尋找其他的就業機會,即使很困難,他也不再輕易放棄。

他慢慢地調整自己的心態,開始欣賞生活中的小確幸。他發現,當他不再執著於「觀所難命當盡」的預言時,他的生命反而變得更加寬廣。

有一天,小郭師兄再次來到諮詢。他的臉上雖然還有一些疲憊,但眼神中卻多了一絲光彩。

「秉祐老師,謝謝您。」小郭師兄真誠地說,「我現在才明白,地藏王菩薩的地藏占察也是要喚醒我,讓我看到自己內心的困境。無論地藏占察的結果如何,我們都應該將其視為一個契機,一個促使我們深入內觀、正視問題、並積極尋求改變的機會。它鼓勵我們從『向外求』轉變為『向內觀』。 我現在知道,『命當盡』也是指我過去那種消極、自怨自艾的憂鬱心態。我要重新開始,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秉祐老師欣慰地笑了笑:「小郭師兄,你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燈塔。只要你堅持下去,你的人生一定會越來越光明。」


小郭師兄的故事,如同鵝鑾鼻燈塔的光芒,不僅照亮了自己前行的道路,也提醒著我們:真正的困境,往往來自於內心的迷茫與執著。當我們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勇於面對現實,並積極尋求解決之道時,任何看似「命當盡」的困境,都將成為我們成長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