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催眠 心理諮商

走出網路霸凌創傷:一段勇敢與催眠蛻變之旅

網路霸凌的無形枷鎖:壓抑與蔓延

 

小李,一個在社群媒體時代成長的年輕人,原應享受著青春的活力,卻在大學時期遭遇了一場無情的網路霸凌。那時,一篇篇惡毒的言論,一張張被惡意竄改的照片,如排山倒海般襲來。無端的指責與鋪天蓋地的中傷,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助與恐懼。從小習慣隱忍和獨自面對問題的他,選擇了沉默和退縮。他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繫,將自己封閉在一個越來越小的世界裡,試圖讓時間沖刷掉一切。

霸凌的風暴雖然最終平息,小李也努力說服自己「淡忘」這段痛苦的經歷。他順利畢業,找到工作,人生看似回歸正軌。然而,創傷並未真正遠離,它像一顆隱形的種子,在他心中緩慢生長,並以一種他意想不到的方式影響著他的日常生活。最初只是偶爾感到焦慮,但隨著時間推移,一種無形的壓力感卻如影隨形。

最明顯的影響,發生在日常的LINE訊息互動上。每當手機跳出訊息通知,小李的心臟就會猛地一縮,一股莫名的焦慮和抗拒油然而生。他開始不斷地拖延回覆,從幾小時到一天,甚至長達一週。訊息累積如山,那些未讀的對話框,像一塊塊沉重的磚頭,壓得他喘不過氣。他甚至會想:「乾脆不回了,假裝沒看到就好。」這種逃避行為,迅速地破壞了他的人際關係。朋友的不理解、同事的誤會,讓他感到越來越孤立。他清楚意識到自己正在疏遠人群,正在失去那些曾經重要的連結,但卻像被某種無形的力量鉗制著,無法掙脫。

「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某個失眠的夜晚,看著手機上數十條未讀訊息,小李終於對自己發出了呐喊。他清楚地意識到,那些曾經自以為「淡忘」的創傷,其實從未真正離去,它們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默默地侵蝕著他的生活。這份覺醒是痛苦的,卻也為他點燃了尋求改變的微弱火光。他知道,僅靠自己的力量已無法走出這片陰霾,他需要專業的協助


 

勇敢求助:踏上創傷療癒的第一步

 

小李開始在網路上搜尋關於創傷療癒的資訊。他閱讀了許多過來人的分享,也向少數信任的朋友傾訴。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和掙扎,他決定嘗試創傷催眠治療。這個決定對他而言極不容易,面對那些深埋心中的痛苦,需要莫大的勇氣。然而,為了擺脫現在的困境,為了重拾正常的生活,他知道自己必須跨出這一步。

第一次走進諮詢室,小李的心情是複雜的。有緊張,有不安,但更多的是一種解脫的渴望。他第一次如此詳細地向一個陌生人,秉祐老師,闡述自己大學時的經歷,以及現在LINE訊息帶來的巨大困擾。秉祐老師耐心傾聽,不帶評判,並以專業且溫和的語氣向他解釋了催眠的原理,強調這是一種在高度放鬆狀態下與潛意識溝通的方式,能夠幫助人們安全地處理和釋放創傷。老師也坦承,療癒需要時間,並非一蹴可幾,但每一步的努力都會帶來改變。這份專業與同理,讓小李不安的心逐漸安定下來,也為接下來的療程建立了信任的基礎。


 

潛意識的催眠療癒之旅:逐步釋放與重建

 

在首次催眠療程中,秉祐老師引導小李進入了深層的意識狀態。周圍的聲音漸漸遠去,小李感覺自己彷彿進入了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一個安全、寧靜的心靈密室。在秉祐老師輕柔而堅定的聲音引導下,他開始回溯那些曾經封存在記憶深處的片段。

這並非一個輕鬆的過程。當那些被壓抑的情緒和畫面再次浮現時,小李感覺身體某些部位會不自主地緊繃,甚至感到一陣陣的顫抖。那是恐懼、憤怒、羞恥和無力的複雜交織。但這次他並非獨自一人面對。秉祐老師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航員,引導他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這些創傷。老師運用一系列專業技巧,幫助小李安全地處理那些負面情緒。在秉祐老師持續的心理支持下,小李不再是那個無助的受害者,他開始重新建立內在的力量感,去重新定義那些曾經束縛他的經歷。

接下來的幾次療程,小李逐步深入。有時他會感到情緒上的波動,甚至在療程結束後感到短暫的低落,這是創傷能量被觸及和釋放的正常反應。秉祐老師總會耐心解釋,並給予他應對這些情緒的策略。在深層次的潛意識工作中,小李得以重新處理那些因霸凌而產生的負面自我認知,比如「我不值得被愛」、「我很脆弱」。秉祐老師引導他去看到自己的韌性,去體驗內在的力量,並幫助他看到自己曾經為了生存所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是一次對內在自我的深度清理,也是一次對自我價值的重新確立。


 

翻轉與新生:重拾掌控感

 

療程結束後的一周,小李再次回到諮商室,他的臉上掛著久違的、真誠的笑容,整個人散發著輕鬆自在的氣息。他迫不及待地與秉祐老師分享了這段時間的顯著變化:「秉祐老師,您知道嗎?我現在回LINE訊息幾乎都沒有壓力了!以前可能拖好幾天甚至不回,現在我看到訊息,就能很自然、很輕鬆地回覆了,而且也不再過度擔心別人怎麼看我。」

他頓了頓,眼中閃爍著光芒,繼續說道:「更讓我驚訝的是,我感覺以前那個充滿活力、自信滿滿的自己好像又回來了!以前總覺得自己很糟糕,做什麼都不順利,現在卻感覺充滿了力量,好像那個會成功、有能力的未來自己,重新回到了我的身上。」小李甚至分享道,他開始主動和一些久未聯繫的朋友重新建立連結,人際關係也逐漸解凍。這不僅僅是行為上的改變,更是他內在心態的根本轉變——他重新找回了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感

小李的經歷是許多人的縮影。網路霸凌的傷痕,或許看不見,卻能深遠地影響一個人的人生。但他的故事也證明了,勇於面對過去的創傷,並鼓起勇氣尋求專業的幫助,是走向真正療癒和重生的必經之路。這段旅程或許充滿挑戰,但最終的收穫——內心的平靜與力量——卻是無價的。小李不再是那個被陰影籠罩的年輕人,他已勇敢地跨出陰霾,擁抱了屬於自己的嶄新人生。

分類
最新活動

公益課程|催眠體驗|啟動阿卡西通道

🌌 台北課程|今生的困惑,藏在前世的答案裡
🔮 【催眠體驗|啟動阿卡西通道】
你以為的現在,只是前世未完的續章──
讓我們與過去的自己,深度相遇。


💭 你是否曾經有這樣的感覺?
▪ 某些問題,現實無法解釋,卻總困住你
▪ 某些情緒,似曾相識卻無從釋懷
▪ 某些人,明明初見,卻像靈魂早已認得

這些難以言喻的感受,
也許正來自你靈魂深處被遺忘的記憶。


🌟 課程亮點
在催眠引導中,你將能:
✨ 深層放鬆,進入「阿卡西紀錄」──一個儲存靈魂所有經歷的場域
✨ 觀看前世印記,理解今生困惑與業力因果
✨ 釋放卡住的情感,理解反覆的劇本來自哪一世的你
✨ 不需證明、無需設限,只需讓潛意識開口說話


🔍 適合對象
✔ 對「前世記憶」或「靈性成長」感到好奇的人
✔ 渴望釋懷情感糾結、尋找人生課題突破的人
✔ 想透過潛意識與靈魂對話者


👤 主講人|秉祐老師
20年臨床心理經驗|整合心理學與靈性催眠的引導專家


📅 活動資訊
📌 時間|2025年5月25日(週日)16:00–18:00
🏠 地點|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41號15樓之一(易學佛堂)
📞 報名專線|0903-787376 / 02-23145216
🌐 立即報名👉 與你的靈魂相遇


💫 讓潛意識開口說話,讓靈魂告訴你答案。


🙏 佛堂公益精神|歡迎預約與參加
💠 免費服務|八字|地藏占察|易經|塔羅|禪修靈療
📲 線上預約|請至 佛堂官網 或 LINE@進入
❤️ 義工老師不收費、不收紅包,如有感應,歡迎隨緣護持

📌 佛堂資訊一覽
🔹 官網|www.kunde.org.tw
🔹 臉書粉專|易學佛堂
🔹 LINE@官方帳號|立即加入


🔖 #地藏占察 #催眠體驗 #阿卡西紀錄 #心理學 #靈性療癒 #前世今生 #潛意識探索 #靈魂記憶 #易學佛堂 #秉祐老師

分類
催眠 心理諮商 秉祐日常

勇敢跨越心的門檻——催眠療癒大眾運輸焦慮的真實故事

目錄

當焦慮成為行動的障礙

田師姐的焦慮並非一時之間產生,而是長年累積的心理陰影。她第一次感受到恐懼,是在捷運站準備踏入車廂的瞬間,突如其來的呼吸困難讓她無法行動。之後,她嘗試克服這種恐懼,但每次踏入大眾運輸工具的努力都以失敗告終。

為了改善這個狀況,這些年來,她透過宗教信仰、醫療方式尋求協助,但始終無法真正突破心理障礙。直到最近,她鼓起勇氣,決定嘗試催眠,看看是否能夠從內在尋找解答。


催眠是如何幫助她的?

許多人對催眠存有疑問,認為催眠是否真的能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進入深層的心理探索?田師姐也曾有這樣的疑惑,直到她親身經歷後,才真正理解催眠的力量。

在催眠過程中,我引導她回到內心的深層記憶,讓她以安全、放鬆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恐懼來源。在這個引導畫面裡,她發現自己的恐懼並非無緣無故,而是有根源的。更令人驚訝的是,她意識到自己現在無法跨越的空間,曾經是她享受自由與自我的地方。這個發現,成為她開始療癒的契機。


改變的力量來自於自己

催眠並不是一個被動的過程,催眠師的角色就像是一名啦啦隊員,提供指引與支持,但真正跨越心門的是當事人自己。田師姐雖然還需要時間來完全走出來,但她已經感受到內心的變化:「現在的我感覺有比較多的心力量能走這段療癒旅程。」

她的故事提醒我們,焦慮並不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而是我們可以透過適合的方法去面對、理解,最終找到療癒的力量。


勇敢跨越,開啟新的可能

這次的催眠經驗不只是讓田師姐對自己的焦慮有更深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她願意繼續嘗試改變。許多時候,恐懼來自我們對未知的想像,但當我們願意面對它,就會發現,曾經的阻礙其實是內心的一道門,而門後可能是我們早已遺忘的勇氣與自由。

催眠不是魔法,而是讓我們回到內心,看見真正的自己。最重要的是,願意改變的人,才是真正的療癒者。田師姐的故事,正是最好的見證。

分類
催眠 心靈保健室

提升自信,該催眠還是諮商?

催眠與談話諮商(例如心理動力學、認知行為療法等)在提升自信方面各有其優缺點,來看看兩者的的差異吧。

催眠的優缺點

優點

  1. 直接作用於潛意識
    催眠可以繞過意識的批判性思考,直接對潛意識施加影響,改變深層的負面信念,這在一些習慣性自我懷疑的人群中特別有效。

  2. 快速見效
    相較於談話諮商的多次對話與漸進式探索,催眠有時能在幾次療程中帶來顯著的自信提升,特別是在短期目標(如重要演講或比賽)中。

  3. 促進深層放鬆
    催眠的深度放鬆效果可以減少與自信不足相關的焦慮與壓力,幫助個人更輕鬆地應對挑戰。

  4. 聚焦特定目標
    催眠可以針對特定事件或情境(如面試、公開演講)進行短期強化,效果直接而具體。

缺點

  1. 對個體的催眠接受度有要求
    並非所有人對催眠都容易接受,有些人可能難以進入催眠狀態,或在過程中無法放下對控制的抗拒。

  2. 潛在的短期效果
    如果未搭配日常練習,催眠的效果可能短暫,難以維持長期自信。

  3. 需要經驗豐富的催眠師
    催眠的效果與催眠師的專業程度密切相關,若遇到不專業的催眠師,可能導致效果有限甚至不良反應。


談話諮商的優缺點

優點

  1. 長期深入效果
    談話諮商透過探索個人的過去經驗、行為模式和核心信念,能夠深層且全面地改變自信不足的根源,效果通常更穩定且持久。

  2. 促進自我覺察
    在談話中,個體會學習辨識影響自信的思維與情緒模式,進而主動改變,這有助於個人主動參與成長過程。

  3. 靈活性高
    談話諮商可根據個體需求調整焦點(如自信問題的多層次因素),同時處理其他心理議題。

  4. 建立支持性關係
    諮商師與來談者之間的關係本身能增強個人對自己的肯定和信任,特別是在長期諮商中。

缺點

  1. 需要較多時間
    提升自信通常需要多次會談才能顯現效果,對於需要快速見效的人來說,可能不夠即時。

  2. 意識抗拒
    有些來談者的防禦機制較強,可能在談話中抗拒深層探索,這會延長療程並降低效果。

  3. 對自信不足的短期提升有限
    在特定場景中(如即將到來的重大場合),談話諮商可能不如催眠那樣立即有效。


如何選擇?

催眠適合的情境

  • 需要短期內在特定情境提升自信,例如演講、面試或比賽。
  • 意識層面難以改變固有的負面信念。
  • 伴隨焦慮、緊張或壓力,需要深層放鬆效果。

談話諮商適合的情境

  • 希望針對自信不足的深層原因進行全面探索與改善。
  • 同時希望解決其他心理議題。
  • 偏好透過對話來增進自我覺察,並建立長期的改變。

整合方式

兩者可以結合使用。例如,透過談話諮商深入探索並處理自信不足的根源,同時輔以催眠來強化潛意識中的正向信念和短期提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