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經典

【金剛經】佛陀說:你本應墮落,但現在能成佛

《金剛經》中〈能淨業障分〉是許多佛弟子熟知的一段經文,其中蘊含兩個非常重要的修行關鍵:一是佛陀開示「應墮惡道」的人,若能在報應來臨前受持此經,能消業轉報、走向解脫;二是佛陀說明「無所住而行布施」,其功德不可思議,遠超一切有相之善行。本文透過白話解說與生活實例,引導初學佛者認識這兩個核心觀念,將經文智慧落實於日常。

Read More...

佛陀說:真正的忍辱,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樣!

許多人以為「忍辱」就是咬牙吞下、不發脾氣。但在《金剛經》中,佛陀說:「忍辱波羅蜜,即非忍辱波羅蜜」,意思是:真正的忍辱,不是壓抑情緒,而是從無我的智慧與寂靜的心自然生起。
「離相」是放下對自我與外境的執著,「無住」是不執著於任何念頭與身份。當我們放下「我」的對立心,自然生起理解與慈悲,不再被瞋恨綁架。

Read More...

你以為只是在問經名?其實須菩提在替你找路!

《金剛經》第十三品中,須菩提問佛陀:「這部經應該叫什麼名字?我們怎麼奉持?」表面上像是一句簡單的詢問,實則蘊藏深遠智慧。他不是為了自己問,而是為了後來的我們——這些可能迷路的凡夫眾生。本文從心理學與教學角度切入,帶你看見這個提問背後的慈悲、巧思與修行智慧。

Read More...

每天只要誦一偈,竟然能提升情緒穩定?佛陀早已說出心理修復的秘密

《金剛經》中的〈尊重正教分第十二〉提到,即使只誦讀其中一句四句偈語,也應像供養佛塔般尊敬。這不僅是對經文的讚歎,更蘊含著修復內心的智慧。本文將從佛法與心理學的角度,解析這段經文如何幫助現代人建立安全感、調節情緒、找回自我價值,讓古老的智慧成為日常生活的安心之道。

Read More...

為什麼佛陀說:你說的一句話,比你捐的一百萬更有福?

《金剛經》第十一品〈無為福勝分〉帶來一個簡單卻深刻的道理:你可以用無數財寶幫助別人,但這份善行遠不如分享一句佛法智慧來得珍貴。佛陀透過與須菩提的對話告訴我們,真正的福德不在於外在的給予,而在於內心的覺醒與分享。當你點亮別人內心的燈,這份「無為」的功德,比黃金更耀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