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占察揭示孝道:親緣修復迎來家和萬事興

family01
張師兄因家中不順進行地藏占察,輪相雖有「善增長」,卻也出現「非所宜」及兩次「求父母得如意」的困惑。經行政師兄引導,透過OH卡與彩虹卡探索,並經擲杯確認,最終領悟到菩薩的提醒是關於與父親冷淡的親子互動。張師兄實踐孝順,主動改善與父親的關係後,家中氛圍好轉,印證了家和萬事興的真諦。這顯示地藏王菩薩的教化不僅關乎亡靈,更重視現世孝道,指引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目錄

地藏占察引迷思:探尋家和萬事興之道

緣起於一次地藏占察,卻揭示了一段深藏的父子情結。張師兄,一位在佛堂中深受信賴的居士,近來家中頻傳不順,無論是工作上的阻礙,抑或家人間莫名的摩擦,都讓他感到一股揮之不去的陰霾。心中不安的他,懷疑是亡靈干擾所致,便向地藏王菩薩求助,希望能透過地藏占察輪相,為自己的人生困境尋求指引。

占察的結果出乎意料,又似乎在情理之中。次輪相交錯出現了「觀所學無進趣」、「觀所學非所宜」以及「觀所學善增長」,次輪相代表的是菩薩對張師兄的提醒。這三者看似矛盾,既有停滯不前,也有不適合,卻又夾雜著向善增長的鼓勵,讓張師兄感到一頭霧水。然而,最讓他感到不解的是,在接下來的輪相中,「求父母得如意」竟然連續出現了兩次。亡靈干擾的問題尚未清晰,菩薩的指引卻指向了父母,這讓張師兄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親子互動待啟發:OH卡與彩虹卡尋「放開」線索

他帶著滿腹疑問,找到了佛堂的資深王師兄。師兄是位經驗豐富,且善於引導人心的長者。聽完張師兄的敘述,師兄沉吟片刻,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建議使用 OH 卡來協助張師兄自我探索。OH 卡是一種直覺式的工具,透過圖像與文字的組合,引導人們從潛意識中挖掘答案。師兄認為,菩薩的智慧高深,有時並非直接點破,而是透過輪相啟發深層的省思,尤其在親子互動的課題上。

師兄的引導下,張師兄開始了抽卡與擲杯的過程。經過一段時間抽卡,一張 OH 字卡和一張 OH 圖卡呈現在眼前。字卡上赫然寫著兩個字:「放開」。而圖卡則是一幅令人費解的畫面:一個成年男性的下體。這組看似毫無關聯的字卡和圖卡,讓張師兄更加摸不著頭腦。放開什麼?又為何會出現如此私密的圖像?疑惑更甚。

師兄看出了張師兄的困惑,他輕輕點了點頭,溫和地說:「別急,我們再來看看彩虹卡,或許能給我們一些線索。」彩虹卡以色彩和正向肯定語句著稱,旨在提升個人的內在力量。

張師兄依言抽出了第一張彩虹卡,卡片上的文字是:「我帶著信心和愛去接近別人」。這句話似乎指引著人際關係的改善,但與之前的「放開」和私密圖像,以及地藏占察中「求父母得如意」的輪相之間,仍然難以建立明確的連結。

再抽第二張彩虹卡,這次的文字是:「我就是我,我很好」。這句話充滿了自我肯定與接納的意味。


擲杯得聖筊:孝順與親子互動的關鍵指引

將所有的線索擺在一起:地藏占察的「觀所學無進趣、非所宜、善增長」、「求父母得如意」;OH 卡的「放開」與成年男性下體圖;以及彩虹卡的「我帶著信心和愛去接近別人」和「我就是我,我很好」。師兄與張師兄開始了深入的討論。

師兄引導張師兄思考:「『放開』和『我就是我,我很好』,這兩者都指向一種內在的釋放與自我接納。而『我帶著信心和愛去接近別人』則指向了人際關係。如果將這些訊息串聯起來,會不會是菩薩要提醒你,放下一些內在的包袱,坦然地面對自己,然後帶著愛去接近他人呢?」

張師兄若有所思。師兄接著提出:「再結合『善增長』的輪相,或許是菩薩希望你將這種內在的轉變,轉化為一種力量,去發揮自己的能力,造福他人呢?」

這個推論聽起來合理,也充滿了正向的能量。張師兄抱著一絲希望,擲杯詢問菩薩:「弟子是否應將重點放在發揮自身能力,造福他人?」然而,擲出的卻是蓋杯。

這讓兩人再次陷入了沉思。看來,菩薩的指引並非如此直接。師兄不氣餒,繼續引導:「那是否與工作有關呢?畢竟工作也是造福他人的一種方式。」張師兄再次擲杯,這次連聖杯都沒有,菩薩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此刻,師兄的目光再次落到了地藏占察中連續出現兩次的「求父母得如意」上。他腦海中靈光一閃,脫口而出:「會不會是菩薩的本意,是希望你跟父母的親子互動呢?」

這個問題如同一道閃電,劃破了張師兄心中的迷霧。他瞬間想起了自己與父親的關係。確實,多年來他與父親的關係一直比較冷淡,即使同住一個屋簷下,也鮮少主動說話,互動更是寥寥無幾。他一直認為父親性格嚴謹,不善言辭,所以自己也習慣了這種疏離。但他從未想過,這會是家中不順的潛在原因,更不會料到,地藏王菩薩會透過占察輪相來提醒他這份未盡的親緣。

張師兄帶著忐忑的心情,再次擲杯,詢問菩薩:「菩薩是否希望弟子主動去接近父母,改善與他們的關係?」

這一次,擲出的赫然是聖杯!而且,連續擲了三次,都是聖杯!


孝順為基石:家和萬事興的菩薩深意與實踐

張師兄瞬間明白了。所有的困惑,所有的碎片,在此刻都拼湊成了一幅清晰的圖畫。原來,「放開」的,是自己心中對父親的距離感和過往的芥蒂;「坦然」的,是面對這份血緣親情的態度;「我帶著信心和愛去接近別人」和「我就是我,我很好」則是在提醒他,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修復這份關係,帶著真誠與愛去面對父母。而「觀所學無進趣、非所宜」,或許正是在提醒他,過去只專注於外在的求助(例如亡靈干擾),而忽略了家庭內部更深層的親子互動問題,這些努力如果沒有解決根本,自然難以進步,甚至不合時宜。然而,「善增長」的輪相,則是在肯定他內在向善的意願,並預示著只要方向正確,這份善念終將帶來好的結果。

更重要的是,地藏王菩薩的願力深廣,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便是「孝親報恩」。菩薩不僅僅是救拔亡靈,更是教導眾生重視倫理道德,尤其強調孝道。如果張師兄一味執著於外部的「亡靈干擾」,而忽略了地藏王菩薩真正想要點化的「親子關係」,那麼他所學所求,可能就真的「無進趣」或「非所宜」了。

這個故事,不僅僅是關於一個家庭的困境得到解決,更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它清晰地展示了地藏占察的靈驗與智慧。菩薩的指引,往往不只停留在表象,而是直指人心的深處。亡靈干擾固然重要,但有時,人世間最根本的矛盾與阻礙,卻是源於我們自身未曾察覺的心結,以及被忽略的親情。

張師兄在之後的日子裡,開始主動向父親噓寒問暖,分享生活中的點滴,甚至一起回憶過去的時光。雖然一開始有些生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父子之間的冰牆漸漸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久違的溫情與理解。家庭的氣氛也隨之改善,那些莫名的不順似乎也煙消雲散,真正應驗了「家和萬事興」。

這段經歷讓張師兄體悟到,真正的修行,不僅僅是唸經、拜佛、求神問卜,更重要的是將佛法融入生活,從最根本的人倫關係做起。地藏王菩薩的慈悲,透過地藏占察的輪相,不偏不倚地指出了他生命中被忽略的一角,引導他走向了一條真正能夠「善增長」的道路。這也再次印證了,菩薩的教化,不僅僅是超度亡靈,更是要喚醒眾生內心的光明與孝道,讓每個人都能在現世中活出圓滿與和諧。

Picture of 秉祐
秉祐

我是秉祐,是專業心理師,也精通命理與占卜。我的修行源自於二十多年前一次神聖的相遇,當年在獅頭山普獻法師的引薦下,幸與法鼓山的聖嚴法師互動,深刻體會到法師們慈悲和智慧。讓我在歸師地藏王菩薩後,啟發我的修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