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保健室

你的人生也被「舊傢俱」佔滿了嗎?心理師的「人生空間改造計畫」,教你把宿命變成素材

在人生的旅途中,很多人以為最大的阻礙是外在環境,卻忘了最沉重的枷鎖常常是那些深植在心裡的聲音,父母的期待、社會的標準、以及「為你好」的善意。
這些聲音不全是錯的,它們像是房間裡的老家具,可能笨重、過時,卻也承載了愛與保護的初衷。
這是一個關於看見自己的空間改造計畫,重新排列人生家具的故事。它不是一場革命,而是一場溫柔而堅定的改造。

佛學經典

你看到的是佛,還是只是外表?佛陀親口說的真相

《金剛經》中〈離色離相分〉透過佛陀與須菩提的對話,揭示「色身」與「相」只是方便假名,真正的佛性不可從外在形象見得。本文從經文出發,解析佛陀為何要強調離色離相,並說明其與現代修行的密切關聯,提醒修行人放下對形式的執著,回歸內在的覺悟智慧。

Read More »
佛學經典

「福報不是你以為的那樣!」《金剛經》一句話讓我重新看待行善

我們常聽人說:「多行善事,自有福報。」但在《金剛經》中,佛陀卻突然說出:「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這句話像當頭棒喝,讓人疑惑:難道福報只是幻影?本文將帶你讀懂佛陀的深意——他不是否定福報,而是引導我們放下執著,走向更自由、清淨的修行之路。

Read More »
佛學經典

為什麼你總是被情緒綁架?因為你還沒學會「這三問」

佛陀在《金剛經.一體同觀分》中提到自己具備「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能觀知一切眾生的心念。然而,佛陀並非為了彰顯神通,而是要引導我們反思:即使能觀見無量心念,這些心念本無自性,三心不可得(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皆不可得)。這不只是佛陀的智慧觀照,更是我們修行、面對內心的一帖解藥。

Read More »
佛學經典

佛陀為什麼能成佛?燃燈佛的授記藏著修行的關鍵秘密

《金剛經》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中,佛陀提到自己在燃燈佛前受記未來成佛,卻又說「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看似矛盾,卻蘊含深意。本文用簡單語言解說兩點:一是燃燈佛為何授記,二是「一切法皆是佛法」的意義,並結合生活例子,讓初學者與進階讀者都能有所啟發。

Read More »
佛學經典

【金剛經】佛陀說:你本應墮落,但現在能成佛

《金剛經》中〈能淨業障分〉是許多佛弟子熟知的一段經文,其中蘊含兩個非常重要的修行關鍵:一是佛陀開示「應墮惡道」的人,若能在報應來臨前受持此經,能消業轉報、走向解脫;二是佛陀說明「無所住而行布施」,其功德不可思議,遠超一切有相之善行。本文透過白話解說與生活實例,引導初學佛者認識這兩個核心觀念,將經文智慧落實於日常。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