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心得

緣起性空下的真實:當感知與想法不再是「絕對」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總以為所見所聞即是世界的「本來面目」。然而,透過科學與哲學的深刻反思,我們被迫面對一個令人深思的現實:人類對外界的感知與因此形成的思維,從來都不是直接且絕對客觀的,而是一場由感官與心智共同編織的間接且主觀的建構。本文進一步引導我們探索佛法中對「緣起性空」的獨特見解。

佛學經典

為什麼佛陀說:你說的一句話,比你捐的一百萬更有福?

《金剛經》第十一品〈無為福勝分〉帶來一個簡單卻深刻的道理:你可以用無數財寶幫助別人,但這份善行遠不如分享一句佛法智慧來得珍貴。佛陀透過與須菩提的對話告訴我們,真正的福德不在於外在的給予,而在於內心的覺醒與分享。當你點亮別人內心的燈,這份「無為」的功德,比黃金更耀眼。

Read More »
佛學經典

你無需完美,只要不執著,慈悲自然會生起:從《金剛經》學無執的智慧

《金剛經》中的「無所得」與「無住而生心」,看似深奧,其實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本文透過佛陀與須菩提的對話,闡釋不執著形式、不追求功德的清淨心,才是真正慈悲與莊嚴的根源。從「無所得」到「不住色聲香味觸法」,逐步揭示如何在生活中實踐佛法的自在智慧。

Read More »
佛學經典

原來不是錢救人最多,是你說的那句話…佛陀早就說過!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句話,人人耳熟能詳,傳統上多指挽救肉體生命的偉大行善。但若從佛法智慧與心理學視角來看,真正的「救命」未必發生在手術台或災難現場,更可能是在你我身旁:救一顆快放棄的心、救一個陷入絕望的人、救一個迷失方向的靈魂。

Read More »
佛學經典

「我什麼都沒教,但他懂了。」—佛陀的祕密,你也做得到

《金剛經》中,佛陀問:「我有沒有得到最高的智慧?我有沒有說過什麼法?」這不是自我懷疑,而是邀請我們思考:真正的智慧,是否來自語言與成就?這篇文章帶你用生活角度理解「無得無說」的智慧,也從幾個具體場景中,感受什麼是「不用教,就能懂」的力量。

Read More »
佛學經典

《金剛經》原來是在安慰憂鬱的我們?四個觀念讓你漸漸鬆開心

《金剛經》中說:「不要執著於『我』、他人、眾人或生命的固定想法,也不要執著於任何觀念或否定一切。」這不僅是佛教智慧的精髓,也正回應了現代人常見的憂鬱情緒與思考困境。本文將結合經文的核心教義與心理學視角,探討人們如何被執著困住,又該如何一點一滴放鬆,走出陰影,靠近自由與光明。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