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讓焦慮不再主宰人生:一位個案的真實轉變

mindful (1)
一位30多歲,有碩士學位的個案,因職場問題導致嚴重焦慮,甚至無法開口說話,最後因症狀加劇而住院。出院後,他透過醫師介紹前來諮商,初次會面時仍需母親陪伴,對他人的眼神充滿畏懼,彷彿自己隨時會被指責。透過學習正念靜坐與關注呼吸的減壓技巧,他在母親的陪伴下,每天於大雄寶殿靜坐30-40分鐘。一週後,他已能獨自前來諮商,不再需要母親陪伴。這個案例顯示了靜心靜坐對於緩解焦慮、恢復自信的重要性。

關鍵字:焦慮、正念、靜心靜坐、心理治療、自我療癒

目錄

焦慮讓他無法開口說話

這位個案,年約三十多歲,擁有碩士學歷,原本有一份穩定工作,但職場壓力讓他逐漸出現焦慮症狀。他開始害怕人際互動,甚至無法正常開口說話。他感覺自己無時無刻被周圍的人審視,內心充滿被責備與指責的恐懼,只想躲回家中。

當焦慮加重時,他的身體反應也變得劇烈:心悸、冒冷汗、呼吸困難,最後因為無法承受這種強烈的不安而住院治療。


初次諮商:恐懼仍然籠罩著他

出院後,他透過醫師介紹來到我的諮商室,但仍無法獨自前來,需由母親陪伴。他走進房間時,我感受到他的緊繃與不安,眼神閃爍,幾乎不敢與我對視。

「我覺得大家都在看我,覺得我很奇怪,覺得我做錯事……」

這是他開口說的第一句話,語氣帶著顫抖。我明白,他需要的不是單純的言語安慰,而是能讓內心重新安定的方法。


靜坐:焦慮的解藥

我教他「正念靜坐」,一種源自佛教、如今廣泛應用於心理健康的減壓技巧,透過關注呼吸與身體來平靜心靈。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舒服地坐下,閉上眼睛,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感受空氣進入鼻腔、再慢慢吐出來。如果思緒跑開,別苛責自己,溫柔地將注意力拉回來。」

我帶他體驗這個過程,幾分鐘後,他的呼吸變得平穩,肩膀的緊繃也逐漸放鬆。我建議他回家後,每天在安靜空間裡練習30至40分鐘。


一週後,他獨自踏入諮商室

一週後,他再次來到諮商室,這一次,他獨自前來。

「我原本很害怕,但每天靜坐後,我發現焦慮沒有那麼強烈了。我好像能控制它,而不是被它控制。」

他的語氣平穩許多,眼神不再閃爍,身體也放鬆不少。這是一個重要的轉變!短短一週的練習,讓他開始從焦慮的牢籠中走出來。


靜坐如何幫助我們面對焦慮?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靜坐的影響可能超乎想像。研究顯示,正念練習能降低大腦杏仁核的活動(杏仁核是大腦負責恐懼與焦慮的部分),進而減輕焦慮反應(參考《美國心理學會期刊》,2018)。當我們專注於呼吸,讓心靜下來時,焦慮感會自然減弱,給我們空間調整內心狀態。

靜坐的三大好處:

  • 降低焦慮與壓力:專注當下能減少對未來或過去的過度擔憂。

  • 提升自我覺察:讓我們更清楚地察覺情緒,避免被焦慮吞噬。

  • 強化心理韌性:幫助我們更有能力面對挑戰,不輕易被恐懼擊倒。

不過,每個人情況不同。對這位個案來說,靜心效果顯著,但對其他人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或搭配專業治療。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從焦慮到平靜,每天30分鐘的轉變

焦慮並非永遠無法擺脫的困境。靜坐或許一開始不容易——你可能會分心、坐不住,甚至懷疑它是否有效。但只要持之以恆,它能幫助我們學會與焦慮共處,甚至讓它不再主宰人生。這位個案的故事就是例子。

如果你也正面對焦慮,不妨從每天30分鐘的靜坐開始,你不需要盤腿,就只是找個椅子坐下來。找個安靜角落,專注呼吸,給自己一個機會找回平靜。你會發現,靜心的力量能帶你一步步走出陰霾,迎向更自由自在的生活。從今天開始吧——平靜其實離你不遠。

本文給您什麼啟發呢?可以找秉祐老師聊聊喔!
Facebook
Picture of 秉祐
秉祐

我是秉祐,是專業心理師,也精通命理與占卜。我的修行源自於二十多年前一次神聖的相遇,當年在獅頭山普獻法師的引薦下,幸與法鼓山的聖嚴法師互動,深刻體會到法師們慈悲和智慧。讓我在歸師地藏王菩薩後,啟發我的修行之路。